2021年陕西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将达2平方米以上
2021年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(以下简称十四运会)将在陕西省举办,日前,省政府印发《陕西省全运惠民工程实施方案》,将在十四运会筹办期间协同推进“全运惠民工程”。
方案明确,到2021年,市、县基本公共体育设施实现全覆盖,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以上;群众健身意识普遍增强,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1600万以上;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更具吸引力,健身组织体系更加完善,协会、俱乐部数量大幅提升,全省社会体育指导员超过10万人;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明显提升,省市县三级国民体质监测与科学健身指导站点全覆盖,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经常化,测试群众突破100万人次。
健全公共体育设施 满足群众需求
《方案》要求,健全市县基本公共体育设施,将市级场馆建设“四个一”目标与十四运会场馆建设相结合,实现市级拥有一个体育场、一个体育馆、一个游泳馆,一个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目标,满足群众健身需求。不断完善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,围绕建设15分钟健身圈的目标,建设一批体育公园、健身步道、社区多功能健身场地、社区健身中心,对现有的公园、广场进行改造,增加必要的体育设施,在农村人口聚集点实现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。每个市至少新建3个体育公园、30个社区多功能健身场地,5个社区健身中心。
要推进全民健身重点工程建设。合理利用省内大江大河和秦岭保护治理的契机,在现有基础上完善规划、统筹资源、集中力量,同步建设各种体育设施和其它配套设施,新建足球、篮球等各类健身场地500块,自行车道2000公里,安装体育器材6000件,打造成集体育健身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民生工程。
鼓励体育协会发展 提升服务能力
根据《方案》,我省将按照“4+X”(即体育总会、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、老年人体育协会、农民体育协会,若干单项体育运动协会)模式,扩大协会数量,各级骨干协会全部建立,单项协会覆盖本地区所有开展的运动项目,让各级各类协会社团成为组织引导广大群众科学健身、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导力量。发挥俱乐部在服务、推广、培训等方面的作用,促进各级俱乐部良性发展,不断提升俱乐部承接全民健身服务的能力和水平,重点扶持青少年俱乐部发展,让俱乐部成为服务群众健身的重要力量。
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。采取配备服装、以奖代补、公益岗位、培训学习等方式予以激励,不断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,提升其服务能力。依托各级各类指导员,在城市街道、社区、小区和乡镇、行政村,建立规范的健身站点,实现基层群众健身有组织、有人员、有阵地。
全面落实场馆开放 吸引群众参与
按照群众体育赛事经常化、特色化、大众化、生活化的要求,做好全民健身运动会,做精城际联赛,做活市县赛事,开展全民健身大评选,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品牌赛事和特色赛事,让更多群众能够参加体育比赛。选拔一批优秀选手参加全运会群众项目比赛,组织部分选手和健身爱好者免费现场观看十四运会比赛。广泛开展以“我要上全运”为主题的系列活动,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,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。
我省还将全面落实公共体育场馆开放要求,满足群众就近参与体育健身的需要。体育部门场馆延长时间、优化服务,尝试探索市场运营的方式,使大中型场馆能够更好服务周边群众;厂矿企业的体育场馆,要逐步研究制定开放方法,实现场馆利用最大化;在保障安全和教学的前提下,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应加大开放力度,尤其是城市区域的学校要积极探索开放方式,争取全面开放。
完善陕西省全民健身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功能,做好“健康陕西人”APP的更新、维护、运营,依托互联网和新科技,对具备条件的体育设施增加智能化系统,对新建的体育场馆、全民健身中心、步道(自行车道)等公共体育设施和健身器材,全面运用智能技术,增添健身运动的便捷性、趣味性和吸引力。(来源:西安新闻网 记者:蒋黛)